日前,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发布2014年广东省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系列调研报告,在全省21个地市中,珠海政务环境满意度从2013年全省第5位上升至第1位;上周末,省纪委官方网站南粤清风网刊登了省廉情调查分析报告,在公众廉洁感知指数排名中,珠海名列全省第3。
这是如何做到的?
以改革促发展,珠海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不断释放市场新活力;“转作风提效能”向服务要效率,各窗口单位的便民服务举措推陈出新;以“科技+制度”的创新手段预防腐败,廉情预警评估系统从政府投资工程向政府部门推广,更阳光更公正。
上述作风建设的种种探索,已勾勒出“廉勤”珠海的创新密码。
改革释放活力▶▶每千人商事主体数量突破120户
按照年末拥有市场主体数计算,珠海每千人商事主体数量已突破120户,位居全国前列、全省首位。
这是珠海以改革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成果。每千人商事主体数量指标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用于反映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创业投资活力和就业情况的指标。这意味着珠海每1000个人中,就有120人从事创业或就业,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的活力产生了积极的意义。
2013年3月1日,珠海率先以特区立法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从改革的红利看,商事登记的成效已经体现出来了。”市工商局副局长饶文军表示,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注册资本实缴制改为认缴制等准入门槛的降低,带来了市场主体和注册资本金的飞速增长。
数据显示,自2013年3月1日至2015年2月底,全市(含横琴新区)新登记市场主体65841户;新增注册资本金4922.95亿元;期末实有市场主体总量196526户,其中企业72806户,个体工商户123720户,比实施商事登记前分别增长32.67%、32.7%和23.8%。“这种增长跟以往个体工商户增长速度优于企业增长不同,在这次改革过程中,企业增长速度是高于个体工商户的。”饶文军说。
珠海宽进严管的理念同时体现在工商部门“1+3”登记中。“企业和市民办理登记业务,正常状况下1天办完,特殊情况经批准3天完成。”在后续监管方面,2014年,珠海率先在全国出台了《珠海市商事主体年度报告制度实施办法》、《珠海市商事主体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办法》等7个配套制度。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是降低准入门槛,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在饶文军看来,珠海市商事主体登记许可及信用信息公示平台的建立,形成了多方共管的监管体系,更加注重企业的信用,“用信用约束来实现严管,使得企业一处失信、处处失信,使整个社会形成一个更严密的信用网络”。
创新服务平台▶▶以“审批减法”换“服务乘法”
去年5月,格力地产工程部副部长冯艳春参与了珠海首个建设工程并联审批试点,只花了10个工作日就完成了竣工验收和备案。“过去各部门条件互为前置,最少也要一两个月,而且我们需要一个个部门跑,从人力到沟通的成本都很大,现在资料备齐只面对行政服务中心一个窗口,省时又省力”。
建设工程并联审批俗称“集装箱”审批制。市住规建局副局长赖晓斌介绍,在实施并联审批后,只要涉及两个以上部门的事项,均可申请并联审批,珠海的审批时限从216个工作日压缩至35个工作日,去年共受理办结18宗并联审批业务。
建设工程“集装箱”审批制也是珠海2013年提升行政效能的9项措施之一。市直机关工委书记凤亦凡介绍,珠海还建立了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实施商事登记并联审批、精简审批环节、实施建设工程集中收费制度、实行窗口预约服务、实行进门办事登记制和窗口办事短信评议制度,并设立了行政服务创新奖。
目前,全市共有34个单位和7个区开设了370个党员志愿服务窗口,方便市民在周三中午和周六、周日休息时间办理证件等服务;有50个单位211个服务窗口实行预约服务。“只要有预约,就有专人留下来服务。”凤亦凡表示,窗口也在走向标准化。
市国税局是全市示范性窗口单位。通过纳税服务一体化平台、自助办税终端、24小时自助办税区和手机APP,实现了办税渠道多元化。“纳税人怎么方便怎么办税。”市国税局副局长邱职君表示,该局同时推行全市通办和“免填单”服务,解决了纳税人来回跑和现场办理业务耗时长的问题。
“最大的感受是服务亲民,过去领发票要到专区,现在全市所有网点通行,就等于银行通存通兑一样,节省了我们人员跑动的成本。”市毅柏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李惠娴说。
聚焦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市政务服务管理局也在大力推进政务服务到家门。目前,珠海已建成覆盖市、区、镇(街)、村(居)的四级政务服务体系,网上办事大厅政务服务直达基层。另外,12345市民服务热线整合了全市25个单位30条热线,24小时运行“一线畅通”。2014年,累计接到来电344385个,生成工单357111张,其中咨询工单最多占总量的80%,投诉工单占18%,呼入接通率为99.03%,按时回复率为100%。据市民服务热线管理中心主任郑大鹏介绍,无照经营游商、夜间施工扰民、手机通讯类消费维权等投诉排在前三位。
科学监督考核▶▶廉情预警评估系统延伸至政府部门
良好的作风建设,离不开有效的监督。珠海是最早实施“万人评政府”的城市,从1999年开始对机关事业单位群众满意度进行测评,把机关年度考核的评判权交给了群众。2014年,珠海“万人评政府”总体满意率达到80.07%,实现连续5年持续增长。
“万人评政府”的结果直接纳入各单位年终考评。根据市委制定的考核办法,排名后10%的单位班子领导由市主要领导亲自进行诫勉谈话,连续两年排名后10%的单位主要领导进行调整。2014年,市委常委会在考虑干部问题时已使用了2012年、2013年的考评结果,对排名后10%单位的主要领导全部进行了调整。
2014年,珠海又出台方案将单位绩效奖金与年终考评结果相挂钩。“年终考评结果实现了与被考评单位的‘面子、票子、位子’挂钩,这也倒逼机关在实施一项行政行为时,必须考虑群众会怎么想,年底的投票会是什么结果。”凤亦凡说。
在工程领域,珠海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廉情预警评估系统。该系统总结分析政府投资工程从立项到验收结算存在腐败易发多发的环节,设计了30个量化的廉情指标,全程实现自动化采集并实时预警评估。
市纪委法规制度室主任张若芬介绍,系统2013年正式运行以来,共对珠海市总投资约365亿元的246个项目进行了廉情评估,发出预警274个,节约政府投资6.7亿元,提供案件线索25条。去年,市政园林和林业局原副局长蔡伟生被查,就是因为中标的园林单位频繁被预警,之后市纪委重点关注,发现该单位半年内四次中标,由此查实了腐败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珠海市政府投资工程廉情预警评估系统”还荣获了2014年的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在此之前,该系统已获得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软件著作权。据了解,预防腐败相关项目获得省级科技奖、国家著作权等殊荣,在我省尚属首例。
而去年,省纪委已在全省推广该系统,并将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港珠澳大桥部分项目纳入廉情预警评估系统监管。今年,市纪委将推出二期工程,在实现市区两级政府投资工程廉情预警全覆盖的同时,继续与中山大学合作开展政府部门廉情评估,评估部门落实主体责任,计算部门廉情指数。
“系统会把原来宏观的部门主体责任分解成标准的规定动作和自选工作,包括政府采购、财政预算、干部选拔、部门学习教育、干部财产申报等,现有能够量化的全部纳进来。同时会设计不同对象的问卷调查,评估部门廉洁感知指数。”张若芬表示,二期工程争取6月底上线。
根据计划,市纪委还将把不走招投标程序的工程同时纳入廉情预警评估系统,并在市国资委、市文体局进行部门内部预警系统试点。